恐怕,即便将公子逐出咸阳,也并非没有可能,而一旦公子离开了咸阳,便意味着远离了大秦的权力核心,日后再想重返,怕是难上加难。
扶苏一派的大臣,或多或少也听闻了一些风声,此刻,他们的心情,愈发沉重了。
扶苏此时,匍匐在地,听完始皇帝的话后,心中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。
右相冯去疾的眉梢轻轻一挑,露出一丝讶异的神情。
他的目光定格在赵高身上,这是他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审视这位中车府令。
与此同时,站在冯去疾身后的李斯,却微微眯起了双眼。
与其他朝臣不同,短短几日之内,他已与赵高有过两次接触。
正是这两次简短的会面,让他意识到,赵高绝非等闲之辈。
宫门处发生的一幕幕犹在眼前,那种心机与手段,即便是他也感到不寒而栗。
通常情况下,中车府令并无参政议事的权力。
然而,此刻陛下却特意询问了他的意见,而且事关重大,牵涉到大秦的长公子。
更何况,陛下心知肚明,公子扶苏对赵高素来不满。
李斯隐约察觉到,一种异样的氛围正在悄然扩散。
此刻,他竟隐隐生出几分期待,想看看这个心机深沉、手段高超的人,究竟会怎样回应陛下的这番问询。
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,此事不可一概而论,需审慎区分。”
“聚贤堂散布流言,此乃国事。”
“至于公子之事,臣窃以为,此乃陛下家事,理应由陛下圣断。
臣不过一介外人,既无资格,亦不该妄言。”
赵高迎着始皇帝的目光,恭敬行礼,不疾不徐地回应道。
道理,他心知肚明。
身为后世之人,赵高明白,借此事件让始皇帝对扶苏心生芥蒂,便已足够。
如今,他不过是个中车府令,尚未有参政议事的资格。
公子扶苏对他的敌意,那是公子扶苏个人的事。
在他的内心深处,渴望能够扳倒扶苏,然而,他必须将这份心思深藏不露,甚至不能让旁人察觉出一丝一毫的迹象。
如今对他来说,最为关键的,是获取始皇帝的信任,以此为基石,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,参与朝政。
只要他成功跨出这一步,便有把握在仕途上平步青云。
始皇帝的疑心,终究是过于深沉。
即便始皇帝明白,项梁等人散布的是谣言,但谁又能断言,这些谣言没有在始皇帝心中留下些许痕迹呢。
至少在他看来,此次始皇帝向他问话,便已显露出试探的迹象。
当赵高的声音落下之时,周围投向赵高的目光,皆微微一怔。
扶苏愣住了。
蒙恬也愣住了。
扶苏麾下的那些大臣们,同样愣住了。
这是什么情况?!
赵高居然放弃了如此绝佳的落井下石时机?右相冯去疾,目光投向赵高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后,便微微眯起了双眼。
再看左相李斯,脸上掠过一丝异样神情。
堪称完美的回答。
无懈可击。
这不过是陛下的家事,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智慧。
若换作其他臣子,顶撞陛下,恐怕至少会被革职。
然而,陛下与公子之间的关系,绝非普通的君臣。
如今,谁也无法预料,陛下究竟会如何惩处公子扶苏,是从轻发落,还是严惩不贷。
满朝文武纷纷为公子扶苏求情,希望陛下从轻处置。
在这样的情形下,赵高若也如此表态,虽无可厚非,却未免显得平庸。